2007年,我所周贵华副研究员的专著《唯心与了别——根本唯识思想研究》荣获了“第六届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——二等奖”。
该书是对印度佛教瑜伽行派根本唯识学亦即瑜伽行派三大师弥勒、无著、世亲著述的唯识思想的一个研究,是试图重新诠释印度唯识学的尝试。该成果在方法上突破了中国传统唯识学研究方式,在梵文、藏文与汉文唯识学文献对比的基础上,结合语言学、文献学等方法进行研究;采取宏观结构分析与微观概念分析的两条进路,在内容上对唯识学给出了一个全新的梳理、解读与重建,从不同层次与角度对唯识学说的思想结构特征予以了判分;给出了一种新的唯识学诠释模式,即将印度唯识学区分为有为依唯识学与无为依唯识学两支,并以此二范式观照唯识思想。其中,有为依唯识学范式揭示出唯识学的纯粹方面,这是玄奘所传的唯识;无为依唯识学范式揭示出唯识学与佛性如来藏思想的内在交涉,也揭示出玄奘唯识对此的遮蔽。并由此能够进一步揭示唯识学对印度佛性如来藏思想的定型性作用,即形成心性如来藏思想,从而说明中国化佛教思想范型的真正来源。作者还对唯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与细致的辨析,比如辨析了“唯识”与“唯了别”这对关键概念,指出对二者的混淆是造成唯识学成为治学畏途的原因之一。